企鵝如何演化?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演化研究揭示出對企鵝演化的新見解認為,企鵝是迄今為止鳥類中觀察到演化速率最低的物種之一,多樣化受全球氣候在冷期與暖期之間的震蕩驅動。
這項研究發現幫助人們理解企鵝如何轉換到海洋環境中,以及動物如何能夠適應地球最極端的環境。
該論文稱,企鵝起源于6000多萬年前,演化出高度特化的海洋身體模式;在極地冰蓋形成之前,它們已經失去了飛行能力,能夠進行翼驅動潛水。過去的研究強調了現代企鵝的多樣化,但受取樣所限,尚未將已滅絕物種整合其中。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維爾姆生物多樣性基因組學中心特里薩·科爾(Theresa Cole)和中國浙江大學張國捷等與科研同行合作,結合所有現生和近期滅絕世系的基因組數據和化石數據,通過分析重建企鵝的演化歷史。他們的表明,企鵝的多樣化受全球氣候在冷期與暖期之間的震蕩驅動,這種震蕩導致單個物種種群的收縮和隨后在整個南冰洋的擴張。他們還認為,企鵝是迄今為止鳥類中觀察到演化速率最低的物種之一,這些速率與環境溫度負相關。
論文作者檢查了企鵝世系間的單個基因演化過程,識別出可能在體溫調節、氧合、潛水、視覺、飲食和體型中起作用的基因。他們的分析表明,企鵝祖先調整了色覺和視覺敏感度,以更好地適配海洋環境中的藍光。
論文作者提醒稱,由于南冰洋的有限棲息地和當下的暖化進程,他們的發現對企鵝在近未來的適應能力提出了問題。(記者 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