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共同社日前報道,東京電力公司(以下簡稱東電)發布報告稱,在今年5月于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內發現,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放射性活度的國際單位),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的標準值(每千克100貝克勒爾)180倍。
海魚放射性元素超標,核污水繼續外排
報道稱,此次捕獲海魚的位置位于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至4號機組靠海一側,此處圍筑有防波堤,并有放射性物質濃度較高的核污染水流入。東電方面表示將設置多張護網,防止魚類游出港灣。有消息稱,今年4月,在同一地點捕獲的一條青魚體內的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達到每千克1200貝克勒爾。
另據福島電視臺等媒體報道,東電于6月5日下午3點半“開始向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隧道中注入海水”。東電表示,到6月6日中午時分,排海隧道內將注滿約6000噸海水。目前,排海項目的隧道工程已基本完工,其他剩余工程計劃將于6月底全部完工。而日本漁業從業者始終對核污水排海計劃表示反對。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新產生的核污染水數量逐漸減少。2022年,核電站平均每日產生約90噸核污染水,這也是2011年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最低的核污染水排放水平。東電公司將裝有經過處理后的核污染水儲存罐全部存滿的時間從“今年夏天到秋天左右”改為“2024年2月至6月左右”。但是東電表示,今年夏天開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目標不會改變。
今年4月,東電曾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項目海底隧道挖掘工作已結束。東電表示,此隧道長約1公里。隧道內的設備被撤走后,將開始填充海水。
輿論關注,國際社會反應強烈
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經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此舉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引發輿論關注。
5月31日,部分日本專業人士表示,“政府在做危險的事情”,堅決反對核污染水排海。反對人士表示,福島核事故的災難與教訓如今依然歷歷在目,許多福島避難者無法返鄉,核污染清理工作還未結束。尤其是核污染水的排海行為,在沒有得到福島漁民和當地民眾的同意情況下,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推進排海工程,是對福島以及日本民眾的不負責任。
6月3日,由日本國際法律家協會主辦的有關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研討會在線上召開。反對排海的太平洋北馬里亞納群島的地方議員等參加了會議,他們呼吁停止這一計劃。
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國際原子能機構中國理事張克儉日前在維也納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發言,嚴厲抨擊日本排放福島核污染水。針對日方狡辯,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大使行使答辯權,予以嚴辭批駁。
張克儉指出,福島核污染水排海是關乎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的重大問題,不是日方一家私事。日方無視本國國民及世界各國的正當合理關切,迄未就各方關切作出科學、可信說明,也沒有同包括鄰國在內的利益攸關方進行充分協商,一意孤行加速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張克儉強調,福島核污染水總量之大、成分之復雜、處置周期之長史無前例。多核素凈化處理系統(ALPS)處理后的核污染水中仍有多種放射性核素含量超標,成熟性和有效性有待驗證;ALPS系統需要在長達30年周期內處置超過130萬噸核污染水,長期高負荷運行的性能與效率令人存疑。很多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部分長壽命核素可能隨洋流擴散并形成生物富集效應,這將給海洋生態和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預測的影響。日本妄圖掩蓋核污染水排海危害,在未對有關技術和凈化裝置長期可靠性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強行推進排海,不可接受。
張克儉敦促日方重視國際社會關切,認真履行自身國際義務,以科學、公開、透明、安全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嚴格國際監督,不得損害技術工作組權威,不得歪曲技術工作組報告,不得將技術工作組審查當做“護身符”。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充分聽取利益攸關方意見,嚴格貫徹落實相關國際安全標準和良好實踐,技術工作組最終報告不得為日方排海方案背書,堅決杜絕日本不負責任的排海行徑對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危害。
日方偷換概念,實際為一己私利
出席國際原子能機構6月理事會的日本代表狡辯稱,經過ALPS凈化的“處理水”與核電站正常運行排水并無不同,其排海方案是科學合理的、經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審查認證。
中國常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李松大使針鋒相對地指出,日方偷換概念,福島核事故中產生的核污染水排海與正常運行中核電站排放完全不同。自從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特別是鄰國強烈反對,悍然決定排放福島核污染水以來,反復辯稱他們要排放的是經過ALPS凈化的“處理水”,是安全無害的。既然無害,為什么執意要向海洋排放?日本專家委員會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這樣做最省錢,對日本自身的污染風險最小。
李松說,關于福島核污染水處置問題,日方經濟產業省曾提出5種方案,鄰國專家也提出過有關方案。日方在沒有充分論證排海以外其他處置方案的情況下,從一己私利出發,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這將使福島核事故污染風險轉移到鄰國和周邊環境,進而導致全世界、全人類受到二次傷害。這種長期、大規模污染海洋環境的行徑史無前例。日方迄今都沒有提供足夠的科學和事實依據,解決國際社會對日排海方案正當性、凈化裝置有效性、核污染水數據可靠性、環境影響不確定性等方面關切。
李松強調,日方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技術工作組赴日,其授權范圍被嚴格限定于評估排海這一種方案,排除了其他選項。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技術工作組作出何種評估和結論,都不能說明,排海是處置福島核污染水唯一的、最安全和最可靠的選項。工作組開展的任何工作,也不能成為日方排海決定的“護身符”“通行證”。日方排海決定既說服不了本國民眾,更使包括中國在內的鄰國及太平洋島國民眾不放心、不答應。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正視國際社會嚴重關切,以最安全、最穩妥的方式處置核污染水,并接受嚴格國際監督,確保福島核污染水不給世界帶來長期危害。作者:中環報記者文雯